狗狗身上携带什么病毒?
狂犬病毒(Rabies Virus),是一种通过动物传播的自然疫原性病原体,属弹状病毒科弹状病毒属,过去认为只感染脊椎动物,目前研究发现少数无脊椎动物也可感染。 1882年,法国科学家Louis Pasteur首先提出狂犬病由病毒引起。1935年,W. Addison和E. Bavois在狗的脑组织中发现含有病毒的颗粒,并证明该病毒为动物源性的传染病病原。1964年,Bass等首次分离到狂犬病毒,并鉴定其基因结构。 目前,除人类外,已知可供狂犬病毒繁殖和传播的动物约有400多种,其中犬属于主要传染源,占70%以上;其次是猫、猪、牛和马等家畜,此外还有老鼠等。 病毒对热敏感,紫外线和甲醛溶液均可将其灭活。但病毒在低温条件下能长时间存活,冷冻干燥的病毒可长期保存。病毒的耐酸性和耐碱性均很强,在pH为1~14的情况下,仍保持活性。 一般消毒药难以杀灭病毒,只有采用化学药物浓度较高时,才能将其杀死。
由于病毒的传染性较强,且一旦感染,病死率较高,应加强个人防护,采取正确的饲养和管理方法,减少病毒感染机会。 被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后,应及时进行接种,防止患病。 已患狂犬病的患者,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救治